一、(30分)语言文字应用(12分)
1、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A、戕(qiāng)害 气氛(fēn) 封狼居胥(xū) 扺(zhǐ)掌而谈
B、编纂(zhuǎn) 入殓(liǎn) 玉簪(zān)螺髻 睚眦(zì)必报
C、罗绮(qǐ) 恁(nèn)的 拾(shè)级而上 休戚(qì)相关
D、尽(jìn)管 应(yīng)届 怙恶不悛(quān) 滂(pāng)沱大雨
答案:1、A 纂(zuǎn) 戚(qī)尽(jǐn)
2、下列各组词语中,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( )(3分)
A、膺品 嬉闹 座右铭 动则得咎
B、脉搏 坐落 名信片 察颜观色
C、宣泄 安详 度假村 金榜提名
D、浮燥 厮杀 流水账 凭心而论
答案:2、C金榜题名 赝品 动辄得咎 明信片 察言观色 浮
3、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( 答案:A 第6页 )(3分)
A、姜堰地处苏中腹地,那里的溱湖湿地燕侣莺俦,流水潺潺,没有工厂烟囱,是 生态环境保存很好的一块自然保护区。
B、采访中,有的同学说,我们开过关于思想道德的班会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,同学们都能举案齐眉,相互帮助。
C、中国商务部官员表示,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频发,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能忍气吞声,需运用好“游戏规则”积极应对。
D、据了解,打人事件发生后,现场的工人们个个意兴阑珊,坚决不让开发商离开,场面一度处于僵持 状态。
4、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( 答案:B )(3分)。
A、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、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,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。
B、据《中国日报》报道,我国居民储蓄的43%用于子女的教育,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。
C、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水平,外来投资大量涌入,其原因源于中国拥有对外资和外企很好的保障体系。
D、鱼精蛋白目前价格暴涨,是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必备药品,且不可替代,一旦缺货,心脏大血管手术都无法开展。
(一)名篇名句(10分)
5、按要求写出空缺部分(10分,每空0、5分)
① ,帘卷西风, 。(《醉花阴》)
② ,憔悴损, 。(《声声慢》)
③《望海潮》中具体描述“东南形胜”的句子是: , , 。
④《雨铃霖》中“ , , ”往往作为婉约派词的代表性句子。
⑤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正面描写赤壁美景的是 , , ;
⑥《定风波》中,最能表达作者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。
⑦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的主旨句是 , , 。
⑧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的结句是 , , 。
(二)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(8分)
6、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为四折一楔子,角色一般分旦净末丑四种,其他如卜儿是指 ,孛老是指 。(4分)( 老年妇女 老年男子)
7、词按照字数分为 、 、 三类。《东坡乐府》中“乐府”是指 。(4分)(小令 中调 长调 词)
二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完成12~13题(8分)
浣溪沙 春情
苏 轼
风压轻云贴水飞,乍晴池馆燕争泥。沈郎多病注不胜衣。
沙上未闻鸿雁信,竹间时听鹧鸪啼。此情惟有落花知!
注:沈郎,指沈约,南朝史学家、文学家。沈约晚年身体病弱,消瘦。
8、 请就开头动词“争”的运用加以赏析。(3分)
答:“争”字本义是“争夺”。这里“争”字写出了雨后初晴燕子争相啄泥越发热闹的景象,增强了画面的动感,描绘出了春天初晴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9、 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?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。(5分)
答:主要运用“鸿雁”“鹧鸪”“落花”三个意象。“鸿雁”是书信的代称,诗人以“未闻鸿雁信”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;“鹧鸪”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,诗人听到它的啼叫也表现了深切的思乡之情;又借“落花”来写这种思乡只有悲情的“落花”才了解,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。
评论